破壞荷爾蒙背景、消化疾病和腫瘤疾病問題……法國研究團隊的學者們認爲,消費大豆可能導致這種不適。但俄羅斯聯邦總統下屬俄羅斯國民經濟與公共服務研究院國際農業生意和視頻安全中心主任阿納托利·吉洪諾夫指出,這項研究並不令人印象深刻,因此把大豆從口糧中除去還爲時尚早。
“圍繞大豆出現的紛爭實際上具有經濟原因。我認爲,與往常一樣,畜牧工作者與植物培育者之間在這件事情上在進行角力。只要有消息稱,所有必須的蛋白質都可以從豆類産品中獲得,那麽市場就開始超過平衡點”,——吉洪諾夫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解釋說。
法國研究團隊的報告中提到,除了對健康有危險的植物雌激素外,大豆還包含有一些物質,它可能降低機體吸收有益自身的鋅、鐵、鎂、鈣,並阻擋甲狀腺荷爾蒙的合成,也就是說可能引起甲狀腺癌症和甲狀腺機能減退。吉洪諾夫不否認大豆可能具有類似效果,但他認爲,“重要的是,尋找口糧中的平衡”。要知道不當食用任何食品都可能招致同樣負面的後果。
“就像您看到的那樣,亞洲是個很好的例子。亞洲人終生食用大豆,亞洲是地球上人類壽命指標最高的地區之一。一切只是因爲他們食用的是經過發酵處理的大豆。更何況,在中國、日本、越南存在消費大豆的文化。這是一種傳統食品,就像我們所看到的那樣,大豆對他們沒有什麽重大危害。”
吉洪諾夫專家認爲,人們每天攝取的大豆應該在30到40克之間,對于無法從動物肉類中獲得必要元素的素食者來說,他們每天的大豆消費量不應超過80克。
真正應該擔憂的是轉基因大豆,——吉洪諾夫專家認爲,他指出,美國所培養的大部分大豆都是經過基因改造的。
“學者們迄今沒有確切解釋,轉基因食品究竟危險在哪裏,或者有益在哪裏。要知道,轉基因大豆是用來充當牲畜飼料的。不清楚轉基因究竟如何影響牲畜的機體。要了解轉基因如何影響我們並將引起何種變化——目前還爲時尚早。”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在網站上開展了民調,旨在了解人們對大豆産品的態度。48%的受訪者食用大豆,但不認爲大豆可以完全取代動物蛋白質;43%的受訪者不支持把大豆産品當作食物;只有6%的受訪者贊成俄羅斯專家吉洪諾夫的意見,認爲法國學者關于大豆危害的結論只是空洞的恐嚇,因此並不打算放棄食用大豆。
社區公約
用戶通過網站賬戶和社交網絡賬戶在俄羅斯衛星網上注冊和授權的事實,表明他們接受以下這些規則
用戶有義務遵守國內外法律。用戶有義務在發言時尊重其他討論參加者、網站讀者,以及帖子中提及的個人。
網站管理員有權刪除那些使用非網站主流內容的語言撰寫的評論。
在所有語言版本的www.luoyanghengqi.com網站上發表的任何評論都可以被編輯。
如果發生以下情況,用戶評論將被刪除:
如果用戶違反上述規定,或者被發現違規情況,管理員有權不經通知即阻止用戶訪問頁面或者刪除用戶的賬戶。
用戶可以要求恢複帳戶/解鎖訪問權限,請通過郵箱moderator.cn@sputniknews.com聯系管理員
郵件必須包含
如果版主認爲可以恢複賬戶/解鎖訪問權限,那麽將完成這個操作。
如果再次違反上述規定導致賬戶被第二次封鎖,那麽訪問權限將不能被恢複。
聯系版主團隊,請致函moderator.cn@sputniknews.com
所有評論
顯示更多評論 (20)顯示新評論 (0)
在回複(顯示評論隱藏評論)